四川威远前达酒业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联系人:黄经理

电话:18181586606

手机:18181586606

地址:办公地址: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广场街155号

“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审美价值——四川工人日报

“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审美价值

    我们运用系统论对于美学的方法论,遵循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高美学命题,按照黑格尔的观点,美的对象的各个部分和各种特征既是多样的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成为表现其内在意蕴与外在特征的固有统一体,并显得生气灌注等美学原理,来观照、体察、品鉴“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审美价值。“国窖1573中国品味”是天地酿成、大师巧夺的艺术瑰宝。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审美价值属性,能够唤起人们丰富的审美感受,能够给我们传递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从这个审美对象中,我们能够找到“人的主观感受的丰富性。欣赏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单说,能够从事人的享受和把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各种感觉”(马克思语)。

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
    我们把“国窖1573中国品味”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体察,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品牌名称,而且从这个审美对象的客体中,流露和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品味”二字上。“味”是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范畴中,审美观照及体验,常常用“味”这个概念来表达。作为美学概念的“味”,其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其用语有“味”、“咀味”、“寻味”等,强调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观照,要精心体察,反复玩味,以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捕捉、领悟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揭示更深的美学意蕴,使审美体验更加深化,追求一种“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二是指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美感力量,其用语有“滋味”、“余味”、“回味”、“趣味”、“韵味”等,强调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各种因素融化在一起所产生的美感力量,深永悠长,耐人咀嚼。在我国古代美学中,“味”这个概念,曾被广泛地运用来评价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部类的审美特征,成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关“味”的美学命题比比皆是。陆机《文赋》的“遗味”之说,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余味曲包”之说,钟嵘《诗品》提出的“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滋味”之说,晚唐司空图“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韵味”之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真味”之说,等等。我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不仅“国窖1573中国品味”本身承载着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色彩,而且其诞生地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其创造者也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情感。

中国特色的酒品文化生态
    “国窖1573中国品味”之“品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特有的鉴赏方法,只有经过“品”,才能知其“味”,才能体验和感知其余味、余意和余响。这个“味”成为后世艺术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在中国文学艺术美的创作和评论中,突出贯穿始终的有三道风景线:诗歌、绘画和书法。在诗歌评论方面有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鉴赏绘画有谢赫的《画品》,鉴赏书法有庾肩吾的《书品》,皆为这些领域的开先河之作。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酒品》为名的专著传世,但是实际上,“酒品”犹如又一道风景线,神游于历代文学艺术家的创作与鉴赏活动之始终。
    “中国品味”蕴涵着中国传统美学中酒品文化的独特风景线。酒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酒对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对酒情有独钟,这是因为酒在抒情言志方面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于是酒就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辅助剂、催化剂。据李肇《唐国史补》、张能臣《酒名记》、昊自牧《攀梁录》、周密《武林旧事》等文献记载看,跟唐宋诗词所表现出的无穷魅力一样,酒也带有很浓的诗情和词意,驰骋着美的想象,故有“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之说。作者从酒的特性出发挖掘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酒有火的性格,有振讯神思、参补造化之功效,其客观能动性贯通了文人创作的主观能动性。酒的根本特性在于醉,贯通了文人遗形去俗,忘忧避世的需要。酒味厚,且尚陈,对文人而言有相当的启示。诗与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于是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纵观中国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酒与诗、书画、音乐、舞蹈、武术等联姻,有所谓酒诗、醉书、醉画、醉歌、醉舞、醉拳等,这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从酒文化的意义上来说,诗就是酒,诗兴就是酒兴。可以说,在古代中国,许多优美的诗篇,绝唱佳作,大多是中国酒文化的产物。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诗人艾青把诗酒交融,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诗人贺敬之把诗酒交融誉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发展长河中,有一部丰富多彩的看不见的《酒品》的影子,犹如一道风景线,贯穿始终,这正是中国民族特色的酒品文化生态特征。“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诞生,是对中国酒文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和概念,是一部中国《酒品》的缩影和载体。

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
    “国窖1573中国品味”诞生于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摇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第一窖”的“活文物”泸州老窖国宝窖池。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窖池,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窖池一直未中断过发酵酿造。这不仅在中国是一大奇迹,在世界酿酒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国窖1573中国品味”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它成长于一个具有精湛酿造工艺的生产环境,从而以唯一性确定了它非凡的品质和高贵的身份,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最典型的品赏级产品。
    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在新中国。在泸州老窖国宝窖池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历代文人墨客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翻捡一部泸州老窖史,以酒入文、入诗、入赋、入词、入联的名句、名篇俯首即拾。汉代司马相如赋中高呤:“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蜀南,即泸州在汉代的称谓,可见那时,泸州的酒就已经颇有名气了。前蜀韦庄称:“泸州杯里春色好”,宋代苏轼说:“佳酿飘香自泸南”,清代张问陶“衔杯却爱泸州好”,寄托了文人墨客对泸州老窖美酒的一往情深,当代胡耀邦一句“风过泸州带酒香”更描绘了今天泸州老窖的发展盛况。一杯泸州老窖酒融入了多少思想和文化,激发了多少智慧与激情。以酒寄情,以酒抒怀,以酒为媒,文人墨客留下了酒香浓郁的不朽篇章。丰富的酒文化熔铸了泸州老窖的品位、工艺、包装、形象,一幅江阳酒熟图展现了古代泸州酒业的盛况。“泸州老窖”四个专用字,集篆、隶、魏、楷为一家,融汉、唐、明、清风格为一体,展现了中华民族酒文化端庄隆重的丰富意蕴。民族文化是泸州老窖的精髓,泸州老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国务院组织专家经过考证,将历时四百余年的泸州老窖窖池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为白酒行业跻身入国家文物行列首开先河。广大消费者杯中的“国窖1573中国品味”可以让人们品尝出四百余年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蕴涵丰富的审美享受
    “味”作为一个独特的美学范畴,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萌发分不开的,根本原因在于味觉的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老子说:“道之出口,谈乎其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这里的“味”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出现。“无为”是一种“为”;“无味”也是一种“味”,而且是最高境界的“味”。在中国古代,“美”这个字是与味觉联系在一起的。《左传》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国语》有“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味莫美焉”。从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看,美感,是和味、声、色引起的感官上的快适分不开的。从字源学上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如德文的Gecshmak一词,有审美、鉴赏的含义,也有口味、味道的含义。英文的taste一词也是这样。后汉许慎《说问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当人们品尝“国窖1573中国品味”时,它那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的典型风格,让人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的审美享受。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精选了城外五渡溪优质黄泥和凤凰山下龙泉井水掺和踩揉建成。如果掬一捧“中国第一窖”的窖泥在阳光下细看,那显现出的五颜六色会让你惊叹不已,这便是悄然而逝的数百年岁月的神奇造化。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先生,把“国窖1573中国品味”概括为兼具“柔”、“纯”、“雅”三者之美的美感特征,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常用审美概念。先说“柔”,“柔”就是柔顺飘逸,“柔”的物质基础就是泸州老窖拥有的1619口百年以上的老窖池群,数百年不间断的发酵生香,产生了上千种呈香呈味的物质,经过泸州老窖特有的天然藏酒洞“纯阳洞”的经年洞藏而阴阳协调,酒体有如贵妃醉酒万般柔美。《易•坤》有“柔顺利贞,君子攸行”之说。“飘逸”也是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用来概括诗歌风格之一。再说“纯”,“纯”就是纯净,没有污染、没有杂质。要做到纯净,首先原料要纯净。泸州老窖把生产的“第一车间”放到了田间地头,从培育种子开始完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高粱。泸州老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开始初步建立1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2009年,“国窖1573”就通过了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国窖1573”是中国白酒中唯一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浓香型白酒。“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原料“纯”、工艺“纯”、洞藏“纯”,整个过程十分苛刻。“纯”又具有美和善的特点,《方言》十三说:“纯,好也”,《礼记•郊特牲》中有“贵纯之道也”。后说“雅”,酒是有文化的东西,文化一定要有艺术的概念。同一消费者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细细品尝“国窖1573中国品味”,就会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雄伟,或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情牵,或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伤怨,这是 “中国品味”品鉴的“雅”。 历来有“文人雅士”、“雅兴”之说。泸州老窖的酿酒技艺23代的传承,国家级调酒师的勾调技艺,确保了“国窖1573中国品味”具有了“柔”、“纯”、“雅”等丰富的审美特证。

传世唯有的工艺美学思想
    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工艺美的创造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而造就的“国窖1573中国品味”,正如明代黄大成的《髹饰录》所说:“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考工记》提出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我们用这些朴素的工艺美学观,来审视“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美学品格,就能发现其固态蒸馏发酵的生产方式,正合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着泸州老窖“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理念,“寻味”出“国窖1573中国品味” 深藏着丰富而唯有的工艺美学思想。
    “国窖1573中国品味”源自明代的古法酿造技艺,经过数百年酿酒生产,多少能工巧匠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从选料、制曲、配料、发酵、蒸馏、储存、兑酒,每个生产环节都刻意求精,形成了一整套炉火纯青的精湛工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泸州老窖传统酿制工艺。
    酿造“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国宝窖池其实是黄泥筑成的发酵容器,由于筑窖原料用的是细腻无沙的黄泥,粘性很强,无须经过防渗处理即能保水。用作窖泥的黄泥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若干年浸润,泥色由黄变乌,由乌转灰、转乌黑、再转灰白,泥质由柔变脆,在光线的照射下显现出红、绿、蓝等彩色,且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因此,老窖酿出的酒格外“醇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无穷”。 泥窖酿酒,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而泥窖本身又是多种微生物的载体,养护得好的泥窖,是多种微生物固定化,没有半衰期而且效果越来越好的生化反应容器,窖龄越长,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和微生物产生的香味物质也就越多,产出的酒也就越好。所以民间流传着“千年窖池万年槽”、“酒香醇厚老窖来”。
    在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精湛酿造工艺中,有低温入窖,高粱慢慢升温而糖化变酒之说。酒糟在窖池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渐渐“发热”而按照阴阳属性的划分方法,理当属阳性,容易上脸上头(阳气上冲),必须经过长期储存“损阳益阴”,使酒柔和好喝,“一阴一阳谓之道”即阴阳平衡才能有好效果。能工巧将们用地气的阴来平衡酒糟的阳,使泸州老窖酒体呈现出美丽的和谐。泸州老窖不断创新,不断跨越,始终走在尝评勾调技术的前沿。目前,泸州老窖拥有2名“中国酿酒大师”,7名国家级尝评员和25位省级尝评员,超一流的技术人才决定了超一流的产品质量。
    泸州老窖人创立的 “微氧环境曲药发酵”理论,首开了680余年曲药与“1573国宝窖池”微生物共生共享的先河,重新续写了“大曲”工艺的新篇章,为中国原酒酿造树立了高品质典范。而酿成的酒在罗汉洞、纯阳洞、龙泉洞、醉翁洞储存,在一年四季近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自然循环老熟30—50年后才能形成基酒。1996年,国家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在报呈国务院审批的鉴定中高度评价泸州老窖是:“其生产仍保持了传统工艺,以粮糟拌曲药在窖池发酵烤出的酒,酒质特好,成为中国浓香型曲酒的发源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泸州老窖“国窖1573中国品味”的酿造,钟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贯华夏之慧根,酿人间之琼浆。其施曲蒸酿,贮存醇化之工艺,不仅开中国浓香型白酒之先河,也是中国酿酒历史文化的丰碑,更是中国工艺美学思想之结晶。

(文/四川工人日报记者陶启君)

四川威远前达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办公地址: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广场街155号 
电话:18181586606 E_mail:scqianda@163.com 技术支持:南宁网站建设